查询

伊贝母

yī bèi mǔ

伊贝母
伊贝母药材相关详细信息 补充纠错
药材名称 伊贝母
药材拼音 yī bèi mǔ
药材别名 生贝、伊贝、新贝
英文名称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k.
功效分类 止咳平喘药
药用部分 百合科植物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jlora Schrenk或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e-gel的鳞茎。
(动)植物形态 植株高30~60厘米。鳞茎直径1.5~ 3.5厘米。鳞片上端延伸等长的膜质物,外皮较厚。叶散生,有时近对生或近轮生,以下向上由狭卵形至宽披针形,先端不卷曲。花1~4朵,淡黄色,内具暗红斑点;叶状苞片l~2枚,先端平直;花被片6,蜜腺窝背面明显凸出;雄蕊6,子房上位,3室。蒴果长圆形,棱翅宽。花期4月,果期4~5月。
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1300~2000米的林下、草地或沙滩石缝中。分布于新疆天山地区。河北、内蒙古有引种栽培。
采收加工 5~7月采挖,除去泥沙、晒干,再去须根及外皮。
药材性状 扁球形,高0.5~1.5厘米。表面淡黄白色,稍粗糙,外层鳞叶2瓣,心脏形,肥厚,基部做凹陷一片稍大或近等大抱合。顶端稍尖。质硬而脆,断面白色,富粉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归经 性微寒,味苦、甘。归肺经、心经。
功效作用 清热润肺、化痰止咳。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。
临床应用 用量3~9克,水煎服。用治肺热咳嗽、干咳少痰,阴虚劳嗽,咯痰带血。
药理研究 伊贝母具有镇咳、祛痰和平喘的药理作用。
化学成分 含新贝甲素、新贝乙素、新贝丙素和西贝素等成分。
使用禁忌 不宜与川乌、制川乌、草乌、制草乌、附子同用。
配伍药方 1.止咳化痰方:伊贝母10克,桔梗10克,款冬花10克。出自《伤寒论》。 2.清热化痰方:伊贝母10克,石膏15克,竹叶20克。出自《金匮要略》。 3.润肺止咳方:伊贝母10克,百合20克,玉竹15克。出自《圣惠方》。
上一味中药材: 野马追
下一味中药材: 鼠曲草
大家都在看
  • 香薷
    香薷 xiāng rú

    功效与作用:发汗解表、和中利湿。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温解表药。

  • 赤石脂
    赤石脂 chì shí zhī

    功效与作用:涩肠、止血、生肌、敛疮。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。

  • 木鳖子
    木鳖子 mù biē zi

    功效与作用:散结消肿,攻毒疗疮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
  • 肾茶
    肾茶 shèn chá

    功效与作用:清热祛湿、排石利水。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尿通淋药。

  • 鸡眼草
    鸡眼草 jī yǎn cǎo

    功效与作用:清热解毒、健脾利湿。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。

分享链接